kVpBeMQTLXjrqgKNKoNlpD2Ci3cJCE1TRjq7TrV8dOWA6mIseuc4w917qbAF
Zhang Johnson

Personal Information

More  >>

Male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With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for Doctorate Study   Associate researcher  

Personal Profile

张启东,1982年9月生,陕西西安人;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7年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来校之前已有十余年集成电路研发实战经验,与国内外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及研究所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协助学生争取优质的实习机会,在找工作时给予指导与工作推荐。

张启东博士在校期间主要从事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混合宽禁带半导体器件设计等研究,可支配科研经费一千万以上。当前工作研究方向集中在:无线能量传输芯片和系统(超声、激光和电磁波方式)、电池能量管理芯片和系统(监控和充放电管理)、充电桩数字电源芯片和系统(PFC, LLC,移相全桥等)高性能电源集成电路(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低压电器专用芯片(电弧监控、漏电监控、节能控制)、隔离类芯片(隔离通讯、隔离驱动、隔离ADC和隔离放大器)、传感器芯片(霍尔、磁通门、TMR等)、混合宽禁带半导体器件(GaN混合电路、SiC混合电路等)等方面的研究。

期待对模拟和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报考,加入芯片设计这个国家急需的人才行列!


招生要求:

微固和集工保送生要求动手能力突出及数学成绩突出,本科专业为微电子或电子科学类专业;

微固和集工统考生要求动手能力突出及数学成绩突出,本科专业为电子类专业;


自2016年到校至今取得的部分成果如下:

A. 电池管理系统及部分芯片:

 

B. 数字电源模块及部分芯片:


C. 无线充电模块及部分芯片:


D. AI模拟前端芯片:


E. 其他相关芯片:



Education Background

2012.9 2017.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Doctoral degree
  • Postgraduate (Doctoral)

2006.9 2008.11

  • 北京大学
  • Circuits and Systems
  • Master's degree
  • Postgraduate (Master's Degree)

2002.9 2006.6

  • 武汉大学
  •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Bachelor's Degree
  • University graduated

Work ExperienceMore>>

2017.10 Now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8 2016.3
  • 西安航天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 新能源部门经理
2011.2 2012.8
  •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工程师
2009.5 2011.1
  • 西安华芯半导体(现 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
  • 模拟部门经理、高级工程师
2008.11 2009.3
  • 德国-奇梦达(西安)研发中心
  • 工程师
2008.3 2008.11
  • 美芯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助理工程师
2007.3 2008.3
  • 方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模拟电路部门
  • 助理工程师

Social Affiliations

  • No Content
  • Research Group

    Name of Research Group:电能源团队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电能源团队成立于2017年,主要面向电能源领域开展系统到芯片的研发之路。团队布局在新能源产业链领域,从太阳能到锂离子储能、从锂离子储能到无线能量、从无线能量到锂离子储能,再从锂离子能量到动力总成等等。计划经过5~10年的积累,打造一条完整的动态新能源系统。在此过程中实现高性能电池管理系统(BMS)芯片、无线能量传输管理(WLPC)芯片、数字电源控制(DPC)芯片、高压电源管理(HVP)芯片、高性能磁隔离(ISO)芯片、高性能传感器AFE芯片等等自主国产化之路。
    Name of Research Group:物联网芯片团队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Group:本团队成立于2020年,立足物联网芯片的发展前沿,聚焦在无线互联、物联网芯片前沿技术领域,与顶级企业开展中长期深入合作,进行综合协同创新,高端人才集聚与培养,实现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加快成果转化,将本团队建设成在国内和国际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