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涛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研究生导师

主要任职:体育部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运动人体科学学科负责人、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特殊环境生理与体能训练JM融合创新中心(IEPC)主任 |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副院长

其他任职:《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编委 | 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 | 陕西省体能协会副会长、体医融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性别:男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体育部

入职时间:2006-06-28

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

办公地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游泳中心214办公室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616办公室

联系方式:深圳办公电话:0755-89219209

电子邮箱: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邮箱 :

扫描关注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一、基本信息


李小涛 197906月出生于陕西渭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博士 研究生导师(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博士,运动人体科学教授,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载人探月工程技术支持专家,空JJ航空医学专家,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体能协会副会长、体医融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教师、特殊环境生理与体能训练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体育部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点建设联络人、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运动人体科学学科负责人、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室负责人。CSCS国际认证体能训练专家,NSCA-CPT认证教练,国家二级运动员/西安体育学院200264kg跆拳道亚军。北京体育大学教育部国内高访学者。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学术桥评审专家、中国知网CNKI评审专家、凡科评审优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运动医学、高原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及军事体育研究生学位论文审阅专家)。陕西省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期刊编委,SCI期刊《Medical Science Monitor》、《空军军医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大学学报》、《曲阜师范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先后承担了20余项JM融合、体-医-工-信息交叉课题,相关研究主要立足特殊环境、特殊人群的生理适应与特种体能需求,对接空天海(航空、航天、航海),服务国防服务、服务国家战略。针对航空、航天、航海、失重、过载、高温、高湿、高寒、高原、缺氧等特殊极端环境的人体生理适应机制及物理、生理和运动防护问题,在环境医学、J事医学、运动生理学、体能训练及J事体育、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展跨机构跨J种跨区域联合攻关研究。

近年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其中GF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1篇、CSCD中文核心科技核心期刊论文20篇(其中J事权威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GF课题3项,陕西省体育攻关课题1项、陕西省体育常规课题3项、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8项、及青年课题8项。

2024年牵头申报并获批运动训练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权。

2024年牵头申报并获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全校12个学位点申报校内评审过程中129成功入围,在全省所有学科及专业类别67个硕士学位点中综合排名29,最终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的评审成为为本轮陕西省体育领域唯一新增的研究生学位授权点)。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运动训练

研究方向JM融合、体医融合;体能训练;运动与重力生理学;航空航天医学领域的运动科学

研究生课程教学: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实践热点专题、体能训练与监控热点专题

本科课程教学:大学体育、体能训练(任教项目:跆拳道、游泳、太极拳、定向运动、橄榄球、健身健美)

兴趣爱好:自驾、单板滑雪、冲浪登山、自行车、马拉松 

 

二、学习经历

2022.09 - 2023.09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爱丁堡大学 CSC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合作导师:Professor John Sproule

2018.11 - 2019.11 中国航天员中心 航天医学 博士后合作导师:李莹辉教授/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2018.09 - 2019.06 北京体育大学 体能训练 教育部国内高访学者 合作导师:李春雷教授(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能教练)

2012.08 - 2017.06 空军军医大学 特种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医学博士 导师:孙喜庆教授(空军级专家)

2003.08 - 2006.06 陕西师范大学 运动人体科学 理学硕士 导师:田振军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9.09 - 2003.07 西安体育学院 人体科学/运动医学 本科 学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全职工作

2024.07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2017.07 - 2024.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2008.07 - 2017.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讲师

2006.06 - 2008.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助教

2020.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特殊环境生理与体能训练JM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2020.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运动训练专业带头人

2018.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运动人体科学学科负责人

2018.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体育部学术/教授委员会委员

2018.0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职工作

2024.09 -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副院长(挂职)、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2024.09 - 陕西省生理科学会 理事

2024.03 - 陕西省体能协会体医融合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2020.10 - 陕西省体能协会 副会长;

2020.11 - 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 特邀专家、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

2020.10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特邀专家;

2019.07 - 空军军医大学 航空航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邀专家;

学术组织

2024.04 - 中国宇航学会 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高级会员

2024.1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特种医学工程与卫勤装备研究分会 高级会员

2024.04 -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

2024.11 - 中国航空学会(航空机电人体与环境工程分会、舰载机分会、陕西航空学会)

2024.03 - 陕西省医学会(航空航天医学分会)

2018.05 - 中国生理学会(应用生理、整合生理、运动生理专业委员会)

2019.03 - 中国解剖学会(运动解剖分会)

2024.11 -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特殊地区探险专业委员会、极地科学探险专业委员会)

2024.11 - 中国飞行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 AOPA专家会员

项目评审

2024.12 - 陕西省科技项目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2024.09 - 陕西省体育局复合型教练团队及攻关课题评审专家

2024.06 - 凡科评审人才计划优秀评审专家

2023.12 - 中国知网CNKI评审专家

2023.12 -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 学术桥评审专家

2022.01 -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运动医学、高原医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军事体育学术学位论文,运动训练及军事体育专业学位论文 评审专家)

学术期刊任职

2024.03 -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编委、评审专家

2022.12 - 《医学信息》编委

2020.12 - Medical Science MonitorSCI期刊 评审专家

2023.12 -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评审专家

2024.06 -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评审专家

2018.10 -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评审专家


四、科研项目

主持负责

[1] 航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长期模拟失重******机制研究 SMFA19K0712.0万,2020.01-2022.09(主持)

[2]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航天医学实验项目 长期航天飞行*****天地差异研究 HYZHXM01001(子项),3.0万, 2020.06-2024.12(主持)

[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面上项目 基于重力应激的运动锻炼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康复治疗研究 2018JM70883.0万,2018.01-2024.02(主持)

[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JM融合战略下基于体医结合的体育自然学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YJA89001310.0万,2020.01-2024.12 (主持)

[4]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 以JM融合为引领构建西安市体医融合高水平发展模式研究 24TY1200.5万,2024.01-2024.12(主持)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基于人工重力和运动锻炼的失重防护  5.0万, 2020.07-2024.12(主持)

[6] 飞行人员******效能提升航空医学重大问题科技攻关项目 基于数字化的******体能训练系统研究 2020ZTA01150.0万,2021.01-2023.12(共同项目负责人)

[7]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金项目 重点课题 体能训练技术及数字化辅助系统研究 RW2104165.0万,2021.01-2022.12(指导团队完成)

[8] 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 基于体医结合的智能健康综合服务平台研究 20201202020.06-2021.06(指导研究生完成)

[9]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金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重点课题 模拟失重期间基于间断性血流阻断的运动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YJS21080.8万,2021.01-2021.12(指导研究生完成)

[10] KJJ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一流学科建设引导专项引智工程项目 ******专项研究5万,2019.01-2020.01(主持)

[11] 陕西省体育攻关课题 备战奥运全运会跳水重点运动员科技服务与科研攻关 201800130.0万,2018.09-2022.09(主持)

[12] 陕西省体育常规课题 停训期间经皮穴位电针刺激对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170372017.06-2018.06(主持)

[1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扶持基金 基于重力应激的运动锻炼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康复治疗研究2019062019.09-2022.06(主持)

[14]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资助课题 基于重力应激的运动锻炼对人体耐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RW1901582.5万,2019.01-2020.12(指导团队完成)

[15]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资助课题 基于短臂离心机的人工重力联合运动对人体心肺及前庭功能的影响 RW1701192.5万,2017.01-2018.12(主持)

[16] 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资助课题 失重所致人体耐力下降的短臂离心机联合运动锻炼对抗方案研究 72145184012.0万,2014.01-2016.12(主持)

[17] 陕西省体育常规课题 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对抗方案研究140012014.06-2015.06(主持)

[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课题 普通高校高年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 14TYB0070.6万,2014.07-2016.07(主持)

 

主要参与

[19]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 博士和青年扶持项目 基于军民融合推动实现吉林省体医融合高水平对内对外发展研究(首席合作)2024

[20]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 优秀青年项目 健康中国战略下湖南省高职院校体医融合教育创新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首席合作)2024

[21]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工业领域一般项目 远程社区多功能康复机器人 S2022-YF-YBGY-0747 20.0万,2022.01-2024.12 

[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一般项目 以战斗力升为导向的J队科学化体能训练实践应用研究 19BTY10420.0万,2019.07-2024.07(首席合作)

[23] 医学保障关键技术研究400.0万)子项:基于体能训练的战训伤防治策略研究20万,2019.01-2021.12

[24] JKW重点课题 ******耐力高效提升方案研究800万,2019.01 ~ 2021.12

[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面上项目 模拟失重通过p53/AMPK/mTOR通路诱导自噬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8147181775.0万,2015.01-2018.12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面上项目  FoxO3α在失重性骨质丢失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8147181570.0万,2015.01-2018.12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面上项目 膜骨架连接蛋白myosin磷酸化在模拟失重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8137213070.0万,2014.01-2017.12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青年项目 电针调控心脑血管功能对失重后立位耐力不良防护作用的研究 8130168223.0万,2014.01-2016.12

[29]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 社会发展领域一般项目 系列物理性方法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防止作用研究 2013K12-01-43.0万,2013.01-2014.12

[30] 陕西省教育规划课题 陕西高校网球运动员击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以双手反拍击球技术为例 12JK02401.0万,2012.07-2014.07

[31] J 重大子项 ******功能稳定性及******提升方案研究AWS12J003-01260 2015.01-2018.12

[32] J *****青年项目 ******返回后立位耐力不良的防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13QNP12315万,2013.08 -2015.08

[33] J ******面上项目 ******效应压力******反射******研究 CWS11J14620万,2011.01-2013.12

[34] J中国****** 地星二号试验2018.01-2020.12(主要参与人 子项负责人)

[35] 绿航星旅1号实验 ****** 2020.10-2020.11(主要参与人 子项负责人)

[36]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面上项目 互联网+”背景下的陕西体育健身服务业O2O模式研究 2017KRM0483.0万,2017.01-2018.12

[37]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年度项目 竞技体育运动员流动与配置研究13P104, 1.0, 2013.01-2019.12

[38]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年度项目 全运会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依据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1Q004, 2.0, 2021.01-2024.12

[39]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陕西省群众体育基层参与的多元一体推进路径研究 2023QN0046, 1.02022.01-2023.12

[40]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 钟南山隐士健身养生文化研究 2024HZ0528, 1.02024.01-2025.08

[41]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一般项目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全运会的担当和实现路径 JY55, 0.5万,2020.01-2020.12

[42]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一般项目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工具的开发及其应用 E0241500050.52024.01-2024.11

[43]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一般项目 青少年抑郁运动干预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的研究E0241500070.5万,2024.01-2024.11 


五、学术成果

科技报告

[1] 陕西省科技报告 基于重力应激和运动锻炼的立位耐力提升研究(收录证书号SNSTR-2024-000595


专利授权

[1] 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相结合的******.GF发明专利: ZL 202118001867.X [P]. 2024-03-15. 

[2] 孟书樵,仝文霞,陈爱国,高鹏飞,李小涛,李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可穿戴式运动监测装置.发明专利:CN 202410817117.2 [P].2024-08-23.

[3] 孟书樵,仝文霞,陈爱国,高鹏飞,李小涛,詹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管理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CN 202410891170.7[P]. 2024-11-01.

[4] 蒙鹏君,于少勇,韩永玺,李小涛,刘虎,雷鹏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单人跆拳道训练脚靶固定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621286191.3 [P]. 2017-05-31. 

[5] 蒙鹏君,吕小峰,李小涛,王永刚,刘兰池,韩永玺,庞海丽,李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羽毛球击球点位置训练器.实用新型专利: ZL 201520225249.2 [P]. 2015-08-12.

研究生学位论文

[2] 金霄.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模拟失重和运动锻炼所致骨重建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6.

[2] 刘瑾桦基于下肢正压的运动锻炼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5.

[3] 周敏. 陕西省体医融合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

[4] 赵航.基于重力应激和运动锻炼的立位耐力提升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

[5] 王子牛.基于运动锻炼的长期失重防护策略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

[6] 吕松泽.短期模拟失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防护研究[D].导师:李小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

获奖情况

202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优秀教师

2024 第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大赛 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24 陕西省第八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选拔赛一等奖、陕西省二等奖(高质量成果B档)第一指导教师

202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宣传先进个人(一等奖)

2018 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JD教学成果 二等奖 

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科研论文 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6 陕西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 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2006 陕西省首届学生定向运动比赛 青年教师组短距离定向赛 第六名

2005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科研奖 优秀奖,运动治疗型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与展望,第一完成人

2002 西安体育学院跆拳道比赛男子甲组64kg级,亚军


学术论文

[1] Jinxhua Liu, Xiaotao Li*, et al. Effects of Endurance Exercise with Lower Limb Compression on Orthostatic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C]. 202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CPS2024). August 22-25, 2024.

[2] Xiao Jin, Xiaotao Li*, et 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nkle joint injury in military training[C]. The 10th APCESS 2024-Kaifeng (16-19 June 2024).

[3] Robin A, Wang L, Custaud M-A, Liu J,Yuan M, Li Z, Lloret J-C, Liu S, Dai X,Zhang J, Lv K, Li W, Gauquelin-Koch G,Wang H, Li K, Li X, Qu L, Navasiolava Nand Li Y. Running vs. resistance exercise to counteract deconditioning induced by 90-day head-down bedrest. Front. Physiol. 13:902983.doi: 10.3389/fphys.2022.902983

[4] Xiaotao Li, Changbin Yang, Yongsheng Zhu, Jing Sun, Fei Shi, Yongchun Wang, Yuan Gao, Jiang ~ Dong Zhao, Xiqing Sun. Moderate exercise based on artificial gravity preserves orthostatic tolerance and exercise capacity during short-term head down bed rest[J]. Physiological Research. 2017,66(4):567-580. (SCI: 000412736000003)

[5] Fei Shi, YongChun Wang, ZeBing Hu, HongYu Xu, Jing Sun, Yuan Gao, Xiaotao Li, ChangBin Yang, Chao Xie, ChengFei Li, JiangDong Zhao, Shu Zhang, XinSheng Cao, XiQing Sun. Simulated Microgravity Promotes Angiogenesis through RhoA ~ Dependent Rearrangement of the Actin Cytoskeleton[J].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17,41(1):227-238.(SCI:000400907600022)

[6] Jing Sun, Xiaotao Li, Changbin Yang, Yongchun Wang, Fei Shi, Yuan Gao, Qi Luan, Yongsheng Zhu, Xiqing Sun.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as a countermeasure against cardiovascular deconditioning during 4 days of head-down bed rest in humans[J]. Acupuncture in Medicine.2015,33(5):381-387. (SCI: 000364999900007)

[7] Feng Lin, Xiaotao Li.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houlder and Hip Angle in Tennis Technique of Two-handed Backhand Slap Topspi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T in Medicine and Education. ITME 2011 IEEE Proceedings. (EI: 20120714768030)

[8] 王子牛,李小涛*,邹朋,张剑锋,刘书娟,戴小倩,张程,李莹辉.长期模拟失重期间综合运动锻炼方案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C].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24深圳)

[9] 刘瑾桦,李小涛*,金霄,张剑锋,戴小倩,樊志奇.不同运动锻炼模式对人体立位耐力的影响[C].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24深圳) 

[10] 吕松泽,李小涛*,樊志奇,高原,王永春,孙喜庆.短期模拟失重及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人体运动表现的影响[C].第六届载人航天学术大会2024深圳)

[11] 王子牛,李小涛*,刘书娟,王惠娟,王颜晴,张剑锋,高原,杨长斌.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在失重生理防护中的应用进展[J].载人航天,2022,28(03):419-426.

[12] 李小涛*,刘书娟,高原,王惠娟,王子牛,王颜晴,张剑锋.基于小负荷血流限制训练的航天失重对抗研究展望[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3,44(01):92-96.

[13] 吕松泽,李小涛*,王惠娟,王颜晴,张剑锋,刘书娟.航天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对抗研究进展[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02):86-90.

[14] 赵疆东,张舒,孙喜庆,曹新生,王永春,高原,谢超,赵振兴,李小涛,李程飞,索惠丽,石菲.血管内皮细胞异质性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05):481-483.

[15] 李小涛,王子牛,邹朋,戴小倩,孙喜庆.失重环境航天员平衡控制专项防护策略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4,35(02):131-136.

[16] 李小涛,王子牛,张剑锋,王惠娟,高原.高强度间歇训练在航天失重防护中的应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4,35(01):66-71.

[17] 高原,孙静,杨长斌,李小涛,王永春,孙喜庆.电针刺激内关穴对7 d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21,34(05):349-353.

[18] 高原,石菲,王永春,杨长斌,李小涛,李程飞,潘益凯,孙喜庆.不同覆盖面积抗荷服在+1Gz时充气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8,31(01):12-15.

[19] 李小涛,高原,赵疆东,孙静,杨长斌,石菲,王永春,孙喜庆.人工重力联合中等强度运动锻炼对4d头低位卧床后有氧及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6,29(02):95-100.

[20] 赵疆东,王永春,李小涛,陈荣贵,孙喜庆.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心室肌Beclin-1LC3的表达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4,27(04):291-294.

[21] 孙静,李小涛,杨长斌,石菲,王永春,赵疆东,孙喜庆电针刺激对人体4 d头低位卧床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J]. 航空医学与医学工程.2014, 27(2):146- 148.

[22] 李小涛,孙静,杨长斌,石菲,王永春,赵疆东,高原,陈荣贵,孙喜庆.人工重力联合有氧锻炼可以有效对抗4d头低位卧床所致立位耐力不良[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4,27(02):142-145.

[23] 石菲 孙喜庆 杨长斌 高原 孙静 李小涛 张舒 曹新生 王永春 赵疆东.高压氧预处理对人体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C]. 第十一次全军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暨第十次全国航空航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90-90.

[24] 李小涛.基于短臂离心机的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抗失重生理效应的研究[D].导师:孙喜庆;杨长斌.第四军医大学,2017.

[25] 李小涛,赵航,蒙鹏君,张剑锋,王惠娟,高原,杨长斌,孙喜庆.运动生理学研究生教学中航天医学研究的体医融合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01):44-49.

[26] 李小涛,张超,蒙鹏君,杨长斌,石菲,赵疆东,高原,田振军,孙喜庆.在运动生理学课程中引入航天重力生理学内容的构想[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03):418-421.

[27] 石菲,孙喜庆,曹新生,王永春,杨长斌,高原,李小涛,赵疆东,张舒.新形势下军事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06):809-811,815.

[28] 赵航,李小涛*,周敏,吴潇男,刘瑾桦,李春雷.基于CiteSpace的中国J事体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可视化图谱分析[J].体育科技,2023,44(05):62-65+69.

[29] 周敏,李小涛*,蒙鹏君,田娜,徐振卫,孙静.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应对[J].体育科技,2023,44(04):17-19.

[30] 周敏,李小涛*,赵航,孙静,田娜,徐振卫.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体医融合防控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6):6-8.

[31] 周敏,李小涛*,蒙鹏君,田娜,徐振卫,孙静.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体医融合25年研究热点与趋势可视化分析[J].医学信息,2023,36(10):20-25.

[32] 周敏,李小涛*,赵航,高原,蒙鹏君,张剑锋,王惠娟,王颜晴.太空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的生理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04):170-174.

[33] 王子牛,李小涛*,周敏,张剑锋,高原太空中的体医融合: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防护[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6):212-215+252.

[34] 高原,孙静,李小涛,杨长斌,王永春,孙喜庆.电针刺激内关穴对模拟失重大鼠心脑血管氧化应激的影响[J].心脏杂志,2022,34(02):210-214.

[35] 王子牛,李小涛*,吕松泽,蒙鹏君,张剑锋,王惠娟.高强度运动锻炼在载人航天飞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3):235-242.

[36] 吕松泽,王子牛,赵航,蒙鹏君,于少勇,李小涛*.久坐的健康危害与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6):168-172.

[37] 王子牛,李小涛*,吕松泽,蒙鹏君,张剑锋,王惠娟.高强度运动锻炼在载人航天飞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3):235-242.

[38] 孙静,高原,杨长斌,李小涛,王永春,孙喜庆.穴位电刺激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20,32(02):182-185.

[39] 李小涛.基于不同重力环境的运动负荷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D].导师:李春雷.北京体育大学,2019.

[40] 柳萌,王永春,谢超,孙静,高原,李小涛,顼红雨,赵疆东,许波,石菲.失重/模拟失重对内皮细胞的影响实验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3):4594-4600.

[41] 蒙鹏君,吕小峰,李小涛,庞海丽.基于AHP对羽毛球运动员选材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34(03):221-223.

[42] 徐莉,李小涛,张昆龙,岳增文,孙静,张舒,刘英峰.康复疗养中高压氧疗法对高原官兵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5,27(01):55-57.

[43] 林锋,刘炜,郭林,李小涛,李小生.网球双手反拍击球最后用力阶段躯干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研,2013,34(06):74-77.

[44] 李小涛田振军不同负荷运动对大鼠学习记忆及其海马CA1CA3Syn表达的影响[C]//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暨科学论文报告会. 2012.

[45] 李小涛,王永刚.拉丁舞对高新企业职业女性的体质影响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1):167-168.

[46] 李小涛.不同负荷运动的实验大鼠模型跑台训练法[M]. 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7.

[47] 李小涛.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组织胶质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研究[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


学术报告

2024 西安 高西安高新新第一中学家长进课堂职业生涯分享会,主题报告:一名体育教师的航空航天医学学术生涯

2024 大连 海军青少年航校体育教师教官集训交流会,主题报告:特种行业科学化体能训练——飞行人员的体能训练

2020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研究生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运动与重力生理学

2019 深圳 国际低碳城论坛之航天科技论坛,主题报告:低碳健康生活与体重管理

2019 合肥 战鹰强健工程运动科学与航空医学系列专题报告:体能训练、损伤预防、疲劳恢复

2019 武汉 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之航空运动与体能专题研讨会,主题报告:航空飞行人员体能训练

2019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运动科学专题讲座:运动与营养补剂

2012 天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墙报交流

2005 台北 第四届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第二完成人  

  

六、资格证书

2018年获中国残疾人体育田径分级员证书

2018年获美国体能协会认证肌力与体能训练专家(CSCS)证书

2018年获美国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NSCA-CPT)证书

2018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一期国家队体能教练培训证书

2018年获西安红十字会急救员(First Aid Certificate)证书

2018年获美国脏协会(AHA)急救与心脏救护(First Aid CPR AED)证书

2018年获教育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5WSK)合格证书

2017年获运动人体科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2017年获中国橄榄球协会及澳洲橄榄球协会触式橄榄球教练员证书

2017年获中国橄榄球协会及澳洲橄榄球协会触式橄榄球裁判员证书

2015年获国家游泳救生员资格证书  

2008年获运动人体科学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2008年获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资格证书

2007年获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五模块合格证书

2004年获陕西省研究生学位英语GET优秀证书

2004年获国家英语六级CET-6级证书

2003年获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

2002年获中级按摩师资格证书

2002年获国家二级跆拳道运动员证书

2002年获国家三级跆拳道裁判证书

2001年获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证书

2001年获国家二级足球裁判员证书


undefined

undefine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李小涛

李小涛 太空科技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 研究方向Research Focus
  • 社会兼职Social Affiliations
  • 体能训练
  • 运动健康促进
  • 运动与重力生理学
  • 特殊环境生理
  • 航空航天医学训练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环境生理与体能训练研究团队

.
1 特殊环境生理适应与防护研究方向:在掌握运动科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基础上,主要开展特殊环境的生理效应与防护机制研究等。以应用研究为主,涉及部分基础研究。报考该方向的研究生需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欢迎体育、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同学跨专业报考。
2 体能训练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涵盖竞技体能训练、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体能需求研究、特种体能训练策略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应用研究,涉及部分训练指导工作。报考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需有一定的运动训练经历和运动科学基础。欢迎体育相关专业同学、有强烈上进心并具较强自学能力的跨专业高水平运动员报考。
团队成员:
01.王子牛,男,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游泳),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游泳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游泳救生员。
02.吕松泽,男,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美国体能协会认证私人教练(NSCA-CPT)、肌力与体能训练专家(CSCS)、CrossFit 认证教练。
03.赵航,男,运动人体科学 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退役大学生士兵。

体医融合发展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