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任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制造方向的骨干成员,工信部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重点实验室委员,工信部智能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创新与测试重点实验室委员,陕西省电子制造大数据工程中心主任,西安市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中心主任,西安智能质检创新联合体首席科学家,榆林市智慧能源大数据重点实验室主任。
其他任职:全国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委员、国家信标委工业数字孪生专题组组长、陕西省工信厅党组联系服务专家、陕西省工业大数据专委会主任、陕西省数字双碳专委会副主任、陕西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专家,陕西省数字化特派员、陕西省输变电产业链专家、全国工业互联网大赛评委、陕西省工业互联网协会理事、西安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榆林市工业互联网专家、甘肃庆阳数字经济顾问,腾讯、忽米、网易、紫光、海尔、三一重机、中铁一局、南京康尼等外聘专家
性别:男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
在职信息:在岗
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入职时间:2005-05-01
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办公地点:学校北校区主楼三区259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8-07-14
博客标题: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内容:
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工业大数据团队基本都是从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发展起来的,我校工业大数据方向也是以机电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发展起来的。工业大数据是以产品、装备、产线、车间、工厂等构成的物理实体为研究对象,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工艺、制造、试验、运维使用)或工程全生命周期(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维运营)为业务环节、产业链、跨产业链为中心,其中核心技术是机械、电气、控制、设计等综合学科,以我校机电工程学院的全科门类齐全优势、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起步早、跨学科成果特色鲜明优势、进一步利用我校在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芯片、通讯等核心技术应用于工业大数据技术研究,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国防军工、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
我校在工业大数据方面起步较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至今已有三年时间,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技术实力。中心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的军民重大需求,面向“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与智能服务”,将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可靠性、PHM、仿真、CPS等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构建工业信息物理生态系统。
该团队现有教师25人,顾问8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形成了一支机械、数学、计算机、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可靠性、健康管理、仿真、统计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交叉融合团队。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高端装备专项、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工信部智能制造项目、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军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统筹创新及国际合作交流专项、省教改项目等,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省教学成果奖等,授权受理专利40多项,软件著作权近20项。
建立了陕西省电子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西电-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可靠性与虚拟仿真人才培养示范工作站),西电-800可靠性试验与仿真联合实验室,西电-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质量大数据联合技术研究中心,西电-紫光云引擎工业互联网与工业大数据联合研发中心,西电-顶逸轨道交通及工业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西电-中铁盾构工业大数据联合技研究中心,并与国际知名的工业大数据机构IMS紧密合作。中心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航天800所、空军装备研究院、中铁一局、西电集团、中兴通讯、航天15所、中电29所、中电27所、中电深科技、航空430厂、西门子、陕鼓、清华紫光、网易、新华三等公司在内的10余家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参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工业大数据创新竞赛,阿里云-天池工业大数据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比赛成绩。
围绕国家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的军民重大需求,面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海量异构多源数据无法有效利用问题,针对传统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无法支撑智能制造领域知识快速获取和智能决策支持的需求,面向工业互联网中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与智能服务”,将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化、可靠性、PHM、仿真、CPS等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支撑智能装备产品的健康评估与故障预测、智能产线与智能车间的资产管理与运营优化、智慧院所的试验改进与优化决策、智慧工地的高效掘进与风险管理,构建工业信息物理生态系统,形成独特的工业大数据分析与AI技术体系。